+ -

网红高价雪糕集体退场,消费理性回归彰显市场自我调节力量(测评网红雪糕,它凭啥卖这么贵)

时间:2025-07-16

来源:互联网

标签: 实时新闻

在手机上看
手机扫描阅读

“雪糕刺客”的集体退场,是消费理性回归与市场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以钟薛高为代表的网红高价雪糕从巅峰跌落神坛,核心在于价格虚高、信任崩塌与价值背离,最终引发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反噬。以下是关键脉络与深层逻辑:

❄️ 一、高价品牌集体崩盘:从巅峰到溃败

钟薛高破产清算

子公司负债8300万破产:2025年6月,钟薛高旗下钟茂食品因无法清偿债务被申请破产清算。天猫旗舰店仅剩3款产品,线下超市近乎绝迹,冷饮批发店仅存2种口味。

创始人深陷债务危机:创始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直播卖红薯还债,昔日“成本40元,爱要不要”的傲慢言论成反噬标签。

价格断崖式下跌:66元“厄瓜多尔粉钻”雪糕降至2.5元清仓仍无人问津,彻底暴露利润泡沫。

哈根达斯关店自救

门店锐减80余家:2025年门店数量从466家缩至385家,北上广深旗舰店大面积关闭。

加入9.9元低价赛道:被迫推出9.9元咖啡引流,30元单球冰淇淋销量惨淡。

茅台冰淇淋滞销

买一送一仍难卖:原价66元/盒的产品降价促销,多地门店停业,部门解散传闻不断。

⚖️ 二、崩盘根源:价格泡沫与信任崩塌

成本揭秘与暴利空间

原料成本不足5元:钟薛高宣称“特级红提”“不加一滴水”,实际单支成本不足5元,售价却达13-22元,毛利率超60%;哈根达斯成本仅为售价1/3,国内外原料双标问题被曝光。

营销费用占比畸高:冷链成本达46%(行业平均约25%),过度依赖网红联名、直播间投放,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信任危机事件

“火烧不化”事件:2022年钟薛高在31℃室温下1小时不融化,被质疑添加剂过量,虽符合国标但消费者心理防线彻底瓦解。

虚假宣传实锤:“特级红提”实为散装葡萄干,“日本薮北茶”系混合茶叶,多次因虚假广告被行政处罚。

“雪糕刺客”策略反噬

混入平价冰柜、不明码标价:消费者结账时被高价“背刺”,引发公愤。即便后期设专柜,也难挽信任。

? 三、消费行为转变:理性回归重塑市场

价格敏感度提升

37%消费者只认3-5元雪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8%消费者将心理价位锚定在15元以下,“10元”成绝对红线。

平价产品夺回冰柜C位:线下冰柜中2-5元产品占比超70%,伊利巧乐兹、蒙牛随变、小布丁销量暴涨。

价值观升级:拒绝“伪高端”

“解暑品非奢侈品”成共识:消费者看穿高价雪糕的“中产符号”陷阱,转向蜜雪冰城2元甜筒、老冰棍等真实用产品。

真高端差异化生存:手工Gelato品牌(如野人先生)以天然原料、工艺稀缺性立足,三个月扩店300家,证明高端需真价值支撑。

社交属性弱化

“网红打卡”热潮退去:消费者不再为发朋友圈支付溢价,回归口味与性价比本质。

? 四、行业启示:可持续生存的两条路径

大众市场:锚定3-10元价格带

质价比是关键:经典款雪糕需保持稳定口味与合理利润,如巧乐兹5元定价、蜜雪冰城供应链优势。

地方特色突围:东北大板、绿豆冰棒等怀旧产品靠亲民价格销量破20万支。

小众高端:坚守工艺与稀缺性

拒绝降价下沉:哈根达斯虽遇冷,但依托餐厅场景和明码标价仍保有市场;Gelato凭真材实料维持30元以上溢价。

政策规范倒逼透明化

明码标价成硬性要求:市场监管强化后,便利店冰柜价格标签清晰,“刺客”无处藏身。

? 结语

“雪糕刺客”的退场并非消费降级,而是价值的拨乱反正。当消费者用“值不值”代替“贵不贵”衡量产品,市场终将留下两类赢家:让大众安心消费的平价好雪糕,与用真品质赢得少数人溢价的匠心品牌。这场变革印证了最朴素的商业真理:真诚比套路长久,溢价需真价值支撑。

热门下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