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访 | Bittensor创始人称其旨在成为AI领域的比特币

时间:2025-09-13

来源:互联网

在手机上看
手机扫描阅读

唯一深耕Bittensor生态的上市公司xTAO创始人兼CEO Karia Samaroo阐述为何AI需要去中心化。

  • xTAO首席执行官Karia Samaroo指出:去中心化AI能提供科技巨头无法企及的韧性
  • Bittensor通过"纯粹资本主义"机制奖励表现优异的AI模型
  • 用户要求AI模型训练数据具备更高透明度

人工智能引发的公众狂热几乎前所未有。但在这股热潮之下,潜藏着对权力集中的深层忧虑。当前最主流的AI模型均由少数科技巨头垄断,其设计逻辑与使用规则完全受制于企业意志。

Crypto.news专访了深耕Bittensor(TAO)去中心化AI生态的上市公司xTAO创始人Karia Samaroo。他解析了为何需要构建更开放、去中心化且符合用户需求的替代方案。

crypto.news:区块链能为AI带来什么?Bittensor扮演何种角色?

Karia Samaroo:中心化是AI领域的致命缺陷。当AI发展为人类史上最强工具时,任由少数企业掌控将酿成巨大的权力集中风险。我常将Bittensor比作比特币——后者解决了货币中心化难题:抗通胀、无准入限制、去中介化。Bittensor将相同理念应用于AI领域。

诸如OpenAI的中心化AI,其模型训练、数据选择、价值取向及审查机制均由单一实体把控,且可随时切断访问权限。Bittensor正运用比特币模型解决这一痛点。

CN:企业如何将去中心化引入AI领域?

KS:已有若干优秀案例:Grass专注激励数据采集(虽仅涉及AI技术栈某一环节),Render构建去中心化算力网络(这同样关键)。

Bittensor的格局更宏大,堪称"AI版万维网"。它不局限于数据或算力等单一维度,而是通过多个相互联通的子网络,系统性解决AI技术栈各层级问题。

CN:企业为何选择Bittensor而非OpenAI等成熟模型?

KS:原因可分为哲学层面与技术层面。许多建设者认同去中心化AI的使命愿景,自愿为生态贡献力量——这种精神号召力不容小觑。

技术优势则体现在扩展性上。比特币通过激励机制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分布式计算机,其节点遍布不同网络与电力系统,具备天然抗审查性。同理,去中心化AI支持开放创新——开发者可自由实验、迭代并变现模型,无需经过守门人审核。

传统AI工程师只能受雇于企业执行特定任务,而在Bittensor上,你可自主选择子网络构建模型,通过实时竞争获取收益。

CN:科技巨头的AI模型(如Grok依托推特数据)享有数据优势,去中心化AI如何竞争?

KS:Grass及Bittensor同类项目已验证众包数据模式的可行性——通过激励用户采集整理数据,完全可能构建同等甚至更优质的数据集。虽然当前顶级数据仍掌握在巨头手中,但合理的激励机制能让去中心化系统后来居上。

更关键的是,当你在Meta或推特贡献数据时毫无回报。而去中心化网络重塑了价值分配逻辑,让创作者真正受益——正如发照片应获署名,发帖理应得回报。

CN:去中心化AI如何保障模型安全性及社会影响?

KS:安全性涉及训练数据与输出管控双维度。数据若存在偏见、毒性或敏感信息,无论中心化/去中心化系统都会受影响——这正是开发者日攻克的难题。

在Bittensor中,验证者负责检测有害/低质输出,其评判精度直接关联收益。虽然基金会暂设监督机制,但长远来看,安全治理终将由验证者社区自治。

CN:是否担忧未来模型可能面临政府审查,或为纠正偏见输出而自我设限?

KS:这让我联想到国营媒体的运作逻辑——单一决策者能随意操控内容呈现。社交媒体已现端倪:当Meta想推行特定叙事时,算法自会倾斜。

去中心化AI更代表民众意志。虽不完美,但当Bittensor子网络出现偏差时,参与者可通过投票调整激励参数,使低质输出自动丧失经济回报。由于所有规则与代码皆可审计,其透明度远胜黑箱操作的中心化系统——这正是公众对巨头AI的深层忧虑。

今日更新

热门下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