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家银行联手封杀违规贷款中介,严控金融风险促行业规范发展(银行封账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5-07-31

来源:互联网

标签: 今日头条

在手机上看
手机扫描阅读

以下是针对“多家银行集体封杀一贷款中介”事件的深度解析,综合核心事实、行业背景及风险提示:

? 事件核心脉络

涉事主体

鑫心惠邻公司:2024年11月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半年内开设10家门店,覆盖龙华、福田等区域。

虚假宣传行为:在社区电梯广告、公众号标注“降息优化”“携手XX银行”等标语,冒用工行、中行、招行等20余家银行标识,自称“战略合作伙伴。

业务模式:宣称可将房贷、信用贷年利率从4.5%降至2.5%,实际需企业资质的抵押经营贷,并收取贷款金额0.2%-0.8%的服务费。

银行集体“打假”

参与机构:国有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储)及招商、平安、中信等近20家银行深圳分行。

声明重点:

与鑫心惠邻无任何合作关系,未授权其以银行名义开展业务;

银行不收取中介费、代办费等额外费用;

警示消费者防范“转贷降息”“洗白征信”等虚假话术。

监管介入与行业背景

政策升级:2025年10月将实施的《助贷新规》要求银行对合作中介实行“总行级白名单”管理,严控收费上限。

打击“黑灰产”:2025年3月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行动,重点整治非法贷款中介、伪造材料等行为。

行业乱象:中介通过“高评高贷”(虚增房产估值套取超额贷款)、伪造流水、AB贷(诱导他人担保)等操作牟利,综合费率高达15%-20%。

⚠️ 贷款中介的“割韭菜三板斧”

| 套路类型 | 操作手法 | 风险后果 |

|--------------------|-----------------------------------------------------------------------------|-----------------------------|

| 虚假宣传钩客 | 假冒银行合作方,承诺“低息”“快速放款”,隐瞒真实贷款门槛及费用 | 融资成本飙升,陷入债务陷阱 |

| 巧立名目收费 | 拆分“服务费”“过桥费”“保证金”等隐性收费,实际综合费率超银行贷款利率3倍 | 财产损失,维权困难 |

| 伪造材料骗贷 | 协助客户PS流水、虚构经营资质,套取经营贷置换房贷 | 涉嫌骗贷罪,征信受损,法律风险 |

? 行业反思与未来趋势

银行与中介的“灰色共生”终结

银行依赖症:部分银行为完成普惠贷款考核,默许中介批量推送“包装客户”,导致中介渠道贷款不良率远高于自营业务。

监管重拳:银行同步收紧中介合作,严查员工与中介勾结,部分机构已全面叫停合作。

合规化转型迫在眉睫

淘汰“三无中介”:无资质、无技术、无底线的机构将遭清洗。

科技赋能方向:合规机构需借力大数据风控、AI客户画像提升服务透明度,如部分银行已实现贷款全流程线上化(如招行“闪电贷”)。

?️ 消费者防护指南

识破话术陷阱

❌ 警惕“无视征信”“内部渠道”“转贷降息”等话术;

✅ 核实宣传:通过银行客服(如955xx)或官网验证合作中介真实性。

选择安全渠道

优先银行直办:通过银行APP、网点信贷经理申请,全程无额外费用;

谨慎选中介:仅考虑银行公示白名单内的合规机构,签署服务协议前核查收费明细。

维权与举报

遭遇欺诈时,收集交易合同、聊天记录等证据,向金融监管总局(12378)或公安机关举报。

典型案例:上海某中介伪造“茶叶买卖合同”套取经营贷,客户最终因骗贷罪被起诉。

? 事件启示

热门下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