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欧贸易战正式落幕,双方就钢铝关税及数字贸易达成历史性协议(美欧贸易战升级)

时间:2025-07-28

来源:互联网

标签: 今日头条

在手机上看
手机扫描阅读

以下是关于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的核心事实及深度分析,综合官方声明、协议细节及各方反应整理:

⚖️ 一、协议核心内容

关税安排

统一税率:美国将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统一关税,涵盖汽车、医药等主要商品(钢铁和铝制品维持原有50%关税)。

芯片例外:芯片关税政策将在两周内另行确定(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声明)。

欧盟让步:欧盟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全面开放市场。

经济承诺

能源采购:欧盟承诺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主要为液化天然气),以替代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对美投资:欧盟新增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重点投向科技与制造业。

军备采购:扩大采购美国军事装备,包括F-35战机等(未公开具体金额)。

特殊条款

农业与汽车业:协议明确利好汽车行业,并对农业产生“重大影响”;医药行业虽适用15%关税,但烈酒领域未达成共识。

时限要求:各国需在8月1日前收到关税确认函,美国拟与3-4个国家追加类似协议。

? 二、谈判背景与过程

最后期限博弈:美国原定8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30%关税,欧盟则准备对930亿欧元美国商品实施反制(如汽车、农产品)。

内部压力分化:

德国/意大利:支持妥协以避免贸易战(德国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

法国/西班牙:反对过度让步,认为损害欧洲产业主权。

场地象征性:协议在特朗普名下苏格兰高尔夫球场达成,被媒体戏称为“球场外交。

?️ 三、关键人物表态

立场方表态内容特朗普宣称这是“史上最大协议”,强调能源和投资是核心成果。冯德莱恩承认15%关税是“最佳结果”,协议带来市场稳定性,但回避欧盟让步代价。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批评协议“严重失衡”,6000亿投资削弱欧洲就业和产业竞争力。成员国德国默茨“松了口气”,法国勒庞痛斥“欧盟惨败”。

⚠️ 四、争议与潜在风险

执行可行性质疑

欧盟年能源进口额仅约6000亿美元,7500亿采购承诺被指脱离实际;

6000亿投资可能抽离欧洲本土资金,加剧产业空心化。

地缘政治冲击

削弱欧盟自主性:能源、军工依赖美国,防务独立性进一步丧失;

全球贸易体系重构:WTO多边机制被双边强权协议取代,或形成“美系 vs 金砖国”两大阵营。

后续变数

成员国批准障碍:需27国议会通过,法国、波兰可能阻挠;

美国保留后手:若欧盟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数字税,美国可在24小时内将关税升至25%。

? 五、本质与启示

美国战略实质:通过“拆屋开窗”策略(先威胁30%关税,再妥协至15%),迫使盟友接受“美国优先”经济秩序。

欧盟两难根源:出口依赖型经济体(如德国汽车占对美出口23%)难以承受贸易战,短期妥协代价低于产业停摆风险。

对中国影响:

压力传导:美欧协议增加中美谈判筹码,但欧盟可能寻求与中国深化稀土、市场合作以平衡美国;

产业链竞争:西方阵营贸易壁垒升级,中高端制造业“选边站”压力加剧。

热门下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