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稳定币条例 8/1 生效:牌照、监管、银行託管…重点速看

时间:2025-07-27

来源:互联网

在手机上看
手机扫描阅读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下週 8 月 1 日生效,金管局强调初期仅会发放少量牌照,并警告市场切勿过度炒作。目前已有数十家机构有意申请牌照,包含中资企业及网路巨头。
(前情提要:重法!香港全面纳管加密货币OTC场外交易商:无牌经营最高关7年、罚500万港元
(背景补充:香港新贵与老钱喷发,全力冲向稳定币

本文目录

  • 呼吁警惕炒作,初期或仅批准少量稳定币牌照,无牌推广将被定罪
  • 分析:或採邀请申请制,形成双轨监管格局
  • 银行争相担任託管行

 

港《稳定币条例》将于 8 月 1 日(下週五)生效,金融管理局计划于 28 日公布《稳定币发行人领牌制度》的概要说明,申请人将获得更详细的指引,以釐清稳定币发行人在反洗钱、储备、资讯揭露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在稳定币概念股周边股市大涨的背景下,7 月 23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撰文《稳定币行稳致远》,提出要「避免过度炒作」,即要警惕过度概念化、泡沫化趋势。同时,余伟文总裁提醒要严防金融风险。

目前稳定币沙盒有三组测试者,分别为圆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JD CoinChain Technology (Hong Kong) Co., Ltd.、以及由渣打银行(香港)、Animoca Brands 和香港电讯(HKT)成立的合资公司。

近期,据香港资深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有 50 到 60 家公司有意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其中既有中国大陆的央企和金融机构,也有网路巨头。

呼吁警惕炒作,初期或仅批准少量稳定币牌照,无牌推广将被定罪

香港金融管理局行政总裁余伟文在文章中指出,鉴于过去一个月市场和社会对稳定币的热烈讨论,仍需加强降温工作,必须警惕市场和舆论的过度炒作。

「首先是过度概念化。一旦从虚拟走向现实,从概念和理论层面进入应用场景和具体安排时,就会出现明显的落差。以香港的经验为例,有数十家机构积极与金管局团队接触,有些明确表示有意申请稳定币牌照,有些则仅是初步探讨。综合这些接触的经验,许多机构仅停留在概念阶段,例如提出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 Web3.0 发展、提高外汇市场效率等,更不用说对风险的认知和驾驭能力。」

他指出,「一些能提供应用场景的机构,缺乏发行稳定币的技术以及驾驭各种金融风险的经验和能力。参与稳定币的模式很多,对这类机构而言,更务实的做法似乎是与其他稳定币发行人合作,提供应用场景,而非追求成为发行人。」

他还表示,更值得关注的是泡沫化趋势。「随着近期稳定币概念的热炒,市场情绪过于亢奋,一些上市公司,无论其主营业务是否与稳定币或数位资产相关,只要宣称有意发展稳定币业务,股价便『点石成金』,股价上涨,股票交易量增加,公司声誉也大为提升。

事实上,我们早前已明确表示,初期最多只会批准几张稳定币牌照。」他补充说,「香港监管机构注意到,近期已出现藉由推广数位资产和稳定币进行的诈骗活动,导致公众蒙受损失。《稳定币条例》于 8 月 1 日生效,根据条例规定,自生效日起,向香港公众推广任何无牌稳定币均属违法行为。」

同时,香港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洪丕正(Hong Pi-ching)亦在近期的年报发布会上表示,稳定币不应成为炒作的对象,资产市场的数位化是一场长途赛,稳定币应发挥稳定作用,不应短视。相信香港目前发展速度比其他金融中心快。洪丕正也透露,稳定币是香港金融市场数位化的其中一环,让交易货币中介代币化,相信下一步会有不同资产被代币化,但发展过程需时,暂不会全面代币化。

分析:或採邀请申请制,形成双轨监管格局

7 月 19 日,据《财新》报导,两位消息人士指出,稳定币发行人牌照不会採用申请人自行下载表格、提交书面申请的方式发出,而是会以类似邀请申请制的方式安排。一位消息人士解释,在实务层面,负责监管和发牌的香港金融管理局会与有意申请稳定币牌照的机构提前沟通,了解对方是否具备基本的申请资格,只有在前期沟通中获得基本认可后,金管局才会发出申请表格。

7 月 23 日,据香港《文汇报》报导,平安证券发布稳定币报告指出,香港可能形成「美元稳定币对接国际+港元稳定币对接中国大陆」的双轨监管格局,这既巩固了港元的金融属性,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试验田」。香港对稳定币範围的界定较为广泛,不限于某一种法币稳定币。随着香港稳定币市场的快速发展,预计非美元稳定币的市场佔有率将逐渐提升,未来有望推动建立统一的国际监管体系。

此外,平安证券报告还提到,香港管辖权监管的稳定币业务活动,不仅包括在中国香港发行指定的稳定币,也包括在香港以外地区发行与港元挂钩(或部分挂钩)的稳定币。中国积极布局稳定币市场,可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能,打破美元稳定币的垄断地位。

银行争相担任託管行

据《21 世纪经济报导》,一些有意申请牌照的机构已敲定託管行:众安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已获机构选定;渣打银行和天星银行也是潜在的託管行;滙丰银行近期也推出了新的虚拟资产相关服务;此外,香港的中资银行也在积极部署,招商银行的招商永隆银行已加大对稳定币託管业务的推广。

银行可藉託管行身份拓展分销和交易业务,进一步丰富收入来源。对香港银行业而言,在低利率环境下,储备託管业务是理想的轻资产业务。

业内人士估计,託管费的行业平均水準为 0.1%-0.5%。以「稳定币第一股」Circle 为例,其每年需向託管行支付数亿美元的託管费用。儘管託管业务前景广阔,但监管日益趋紧。香港财库局及证监会已就数位资产交易和託管服务提供商的发牌制度立法建议,展开联合公众谘询,旨在加强对加密资产託管业务的监管,并将相关牌照精简为 VATP、VAOTC 和 VA Custody 等几个牌照。

据《财新》报导,部分稳定币概念股藉机进行供股融资。掀起此轮稳定币概念港股投资热潮的众安在线,于 6 月 26 日宣布计划以每股 18.25 港元发行 2.2 亿股,并于 7 月 4 日完成供股,再融资 39.2 亿港元;表示正在评估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请稳定币牌照可行性的连连数位,也于 7 月 12 日订立配售协议,拟以每股 10.25 港元发行 3,840 万股,筹集 3.936 亿港元。

总体而言,随着《稳定币条例》于 8 月 1 日正式生效,香港的稳定币市场将迎来新的格局。随着市场逐步成熟,稳定币未来有望在跨境支付和数位资产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然而,短期内的严格监管也将确保市场参与者具备足够的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範金融风险。PANews 将密切关注后续发展。

热门下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