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泡泡玛特海外扩张提速业绩爆发,创始人王宁央视专访称海外收入或超国内(泡泡玛特海外门店)

时间:2025-07-20

来源:互联网

标签: 实时新闻

在手机上看
手机扫描阅读

? 泡泡玛特核心动态与市场观察

? 全球扩张与业绩爆发

海外市场超越国内:创始人王宁接受央视专访时透露,泡泡玛特2025年海外收入预计首次超过国内,门店已进驻法国卢浮宫、纽约时代广场等核心地标。其国际化战略通过本土化设计(如泰国大象系列、日本招财猫限定款)精准匹配区域文化,推动海外营收增长375%。

Labubu成现象级IP:

明星效应:Blackpink成员Lisa多次公开晒出Labubu玩偶,带动泰国主题店开业即断货,欧美天后街拍也频繁出现其身影,加速全球传播。

二级市场炒作:薄荷色Labubu拍卖价达108万元,隐藏款溢价26倍(99元→2600元),黄牛囤货与限量策略推高热度。

文化共鸣:设计融合北欧怪诞精灵元素,满足Z世代情感投射需求,成为"社交货币"和孤独经济载体。

⚠️ 争议与风险

产品质量与售后纠纷:

消费者反映Labubu毛绒玩偶开线后,因非官方渠道购买遭拒赔,暴露售后政策僵化。

数据线充电致手机烧毁事件(损失超万元),检测报告称"符合标准",仅补偿100元优惠券,引发维权质疑。

溢价泡沫与消费理性:

隐藏款炒作催生"为集齐全套投入数万元"的非理性消费,二手市场波动剧烈(补货后价格暴跌70%)。

代际冲突凸显:年轻人为情感价值付费,老一辈质疑"99元买塑料娃娃不如吃饭"的实用主义矛盾。

版权与假货问题:

义乌商家未经授权仿制Labubu收纳盒,日销数千单,侵权案件频发。

深圳海关查获旅客走私Labubu玩偶35个,暴露跨境倒卖灰色产业链。

? 市场趋势与用户洞察

新消费符号:与老铺黄金、蜜雪冰城并称"中国新消费三朵金花",反映年轻人从功能性消费转向情感性消费,经济压力下通过"小确幸"产品缓解焦虑。

IP多元化探索:

除Labubu外,Dimoo、Skullpanda等IP通过国风设计(如"一盏风月"系列)吸引不同审美群体。

新品hacipupu小熊软糖因萌系设计被部分用户认为"超越Labubu。

资本分化信号:

韩国投资者大举买入,泡泡玛特成韩国股民第三大青睐的中国资产(净买入3494万美元)。

港股市场对其估值存分歧:上半年收入预增200%,但财报发布后股价连跌,反映市场对盲盒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

? 总结

泡泡玛特的成功源于对全球化情绪需求的精准捕捉,但需警惕过度依赖单一IP的泡沫风险。未来增长将取决于品控升级、售后体系优化,以及IP矩阵的文化深耕——正如王宁所言:"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不仅靠产品,更靠使命。

热门下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