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加速稀土本土化减少对华依赖,多重结构性难题短期内难以突破(美国重启稀土产业链)

时间:2025-07-17

来源:互联网

标签: 实时新闻

在手机上看
手机扫描阅读

美国近期在稀土领域的动作主要围绕重建本土供应链、减少对华依赖展开,但其行动面临多重结构性难题,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的主导地位。以下是关键动态及挑战分析:

? 一、美国的核心举措

政府资本强势介入

美国国防部罕见投资 4亿美元 收购本土最大稀土生产商 MP Materials 的优先股,成为其最大股东,并承诺以保底价(如钕镨110美元/公斤)采购其产品。此举被美媒视为“危机甚至战争时期”才有的干预手段。

科技企业下场合作

苹果公司与MP Materials签订长期协议,预支付 2亿美元 采购稀土磁体,计划从2027年起将其回收稀土用于iPhone等产品。

重启新矿与加工厂

怀俄明州布鲁克稀土矿(美国70年来首个新稀土矿)启动开采,州政府拨款 610万美元 建设配套加工厂;俄亥俄州新发现稀土矿号称可满足美国 150年需求,但仍处勘探阶段。

⚠️ 二、美国面临的核心困境

技术断层难以突破

中国掌握全球 90%的稀土提纯专利(如串级萃取技术),量产纯度达 99.9999%,而美国技术停留在 99.5% 水平,成本高出 2.3倍。

美国对 镝、铽等7种重稀土的精炼能力几乎为零,军工装备(如F-35战机、核潜艇)完全依赖中国供应。

产业链严重割裂

中国是全球 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的国家,控制全球 92%的精炼产能 和 90%的磁体制造能力。

美国唯一稀土矿 芒廷帕斯 80%的矿石需运至中国加工,本土仅能处理轻稀土。

成本与环保压力

重建完整产业链需 10-15年 和 1000亿美元以上投入,且美国环保法规严苛,冶炼污染处理成本远高于中国。

人才与时间短缺

美国通过澳大利亚、欧洲公司高薪挖角中国稀土技术人才,并走私中国冶炼设备,但仍需 5-10年 才可能实现重稀土自主。

?️ 三、中国的反制与优势巩固

强化资源管控

2025年实施新版《矿产资源法》,要求稀土出口说明终端用途并溯源,严打第三国转口(如泰国、墨西哥走私案截获 3834吨 稀土)。

技术壁垒升级

将 18项稀土萃取分离技术 纳入出口限制目录,建立关键人才白名单限制离境。

产能主导地位

2025年6月中国稀土出口量达 7742吨(同比增60%),创2009年以来新高,凸显全球依赖。

? 四、结论:博弈格局短期难改

美国动作本质是 “危机驱动的抢修”,但技术、成本和产业链整合难题使其难以摆脱对华依赖。中国凭借 “技术+资源+全链条”三重壁垒,持续将稀土转化为战略博弈筹码。正如美智库评估:若中国断供重稀土,78%的美国军工生产线将在90天内瘫痪。这场较量中,时间与技术的天平仍倾向中国一方。

热门下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