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稀土战略加速推进,力促供应链独立化,挑战重重进展缓(稀土美国非常重视)

时间:2025-07-17

来源:互联网

标签: 实时新闻

在手机上看
手机扫描阅读

美国近期在稀土领域动作频繁,核心目标是建立独立供应链、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但其进展面临多重挑战。以下是综合各方信息的深度分析:

⚙️ 一、美国近期主要举措

政府资本强力介入

五角大楼注资控股:美国国防部罕见注资本土最大稀土企业MP Materials,持有其15%股份(价值4亿美元),成为最大股东。协议承诺以每公斤110美元的保底价采购钕、镨等关键稀土元素,并支持其在德州新建磁铁工厂及加州稀土回收设施。

国家战略定位:此举被美媒称为“危机时期举措”,凸显稀土被列为国家安全问题,尤其保障军工(如F-35战机需417公斤稀土)和新能源车产业链安全。

科技巨头下场助推

苹果投资5亿美元:与MP Materials签订长期协议,采购“美国制造”的稀土磁铁用于iPhone等产品,试图以市场力量推动本土应用闭环。

重启本土采矿与加工

70年来首次在怀俄明州开挖新稀土矿,目标供应美国150年需求;加州芒廷帕斯矿扩产,并尝试建立“开采-提纯-磁体制造”全流程,宣称实现“稀土自由。

⚠️ 二、美国行动背后的困境

技术断层难以突破

中国掌握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和60%的核心专利(如徐光宪串级萃取技术),提纯成本仅为美国1/5。美国仅具备开采能力,冶炼分离严重依赖中国,尤其重稀土(镝、铽)100%需进口。

中国限制18项稀土萃取技术出口,美国重建产业链需克服“技术铁幕。

成本与环保阻力

美国稀土冶炼厂面临67项环保审查,污染处理成本是中国的4倍;严格的环保法规导致项目延期,新建工厂成本飙升。

产业生态缺失

从矿山到磁体需全链条配套,专家预估建成需5-10年。期间MP Materials等企业仍依赖向中国出口精矿,自身冶炼能力薄弱。

资源结构性缺陷

美国80%稀土为中轻质矿,几乎不含军用装备必需的重稀土(如雷达、隐身战机所需),短期内无法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 三、中国的反制与优势

全产业链掌控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应用”全链条能力的国家,控制稀土储量的40%、精炼产能的92%,以及全球90%的高性能磁体生产。

精准出口管制

对镝、铽等7类军用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建立全流程溯源系统(北斗定位矿车);对涉军美企直接禁运,切断军工供应链。

技术壁垒巩固

通过“晶界扩散技术”将稀土用量减少50%,主导ISO国际标准制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规则话语权。

⚡ 四、实际影响与博弈走向

美国军工承压:五角大楼库存仅够维持90天,F-35生产线面临停工风险;福特汽车因磁铁短缺被迫停产部分工厂。

走私漏洞加剧:美国通过泰国、墨西哥中转中国稀土,4个月走私量达3834吨;液态稀土伪装饮料瓶、磁粉拆分小包逃避监管。

全球格局重构:

短期:美国依赖“政府补贴+企业合作”模式强推本土化,但难以突破中国技术垄断。

长期:若中国持续强化出口管制与技术保护,美国重建供应链需10年以上,期间高端制造业主导权将向中国倾斜。

? 总结:博弈本质与未来

美国稀土行动是“危机驱动的抢修”,暴露其供应链脆弱性;中国则凭借“资源+技术+规则”三重壁垒,将稀土转化为贸易博弈中的战略威慑资产。这场较量不仅是资源争夺,更是高端制造业规则制定权的重塑——谁掌控稀土命脉,谁就扼住未来科技的咽喉。

热门下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