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行“如意金”单日售金超5吨引热议,市场波动下真热销还是营销造势?

时间:2025-07-10

来源:互联网

标签: 实时新闻

在手机上看
手机扫描阅读

关于工商银行“如意金”单日销量破5吨的说法是否涉及炒作,结合市场背景及多方信息分析如下:

? 一、销量数据的可信性分析

多方信源交叉验证

银行渠道销售激增:2025年2月多地银行反映投资金条供不应求,工行APP显示多规格金条售罄(如5g、10g、100g等),需预约排队。

行业数据佐证:2024年金条及金币消费量达373吨,同比增长25%,创2013年来新高;2025年初金价持续上涨进一步刺激投资需求。

央视财经报道:中小克重金条断货现象普遍,工厂需加班生产满足订单,侧面印证大宗交易的可能性。

背景合理性

金价涨势驱动:2025年2月现货黄金年内涨幅超12%,国内足金饰品逼近892元/克,触发避险资金涌入。

消费者行为转变:高价金饰抑制佩戴需求,但金条因溢价低(工行价约797元/克,较品牌金饰低200元以上)成为替代性投资选择。

⚠️ 二、“炒作”质疑的合理解读

短期现象与长期趋势差异

单日峰值特殊性:5吨销量若属实,更可能是阶段性事件(如春节旺季+金价突破关键点位触发集中采购),而非常态。

行业共性非个案:同期建行、农行等金条亦出现售罄,反映市场整体投资热情。

数据统计口径需厘清

“销量”定义模糊:可能包含积存金(线上定投)与实物提货总和。工行“如意金积存”支持灵活申购赎回,部分用户通过APP交易赚差价,未必全部提现。

机构采购影响:企业或家族大额资产配置可能贡献批量订单(如温州投资者单次套现312万元旧金转购新金条)。

? 三、市场真实动态佐证

回收与套现激增

金价高位下回购业务量同比增50%,百万元级大单频现,部分消费者选择“卖旧买新”或转向银行金条。

风险偏好分化

普通用户:倾向工行金条因回收透明(未开封金条100%无损赎回)、手续费低于金店。

机构观点:专业分析师提示短期金价波动加剧,但央行购金及地缘风险仍支撑长期配置价值。

? 四、总结:非炒作但需理性看待

结论:5吨销量具备市场基础,并非刻意炒作,而是金价周期、避险需求及渠道优势(低价+可信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议:

投资者:避免追高,通过定投黄金ETF(如$国泰黄金ETF联接C$)或银行积存金分散风险。

消费者:若购金自用,可关注工行“如意金”定制素圈饰品,省去品牌工费。

风险提示:警惕短期技术回调(支撑位3120美元/盎司),配置比例勿超家庭流动资产10%。

热门下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