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你需要的是「密度」
时间:2011-10-06
来源:cnblogs
文/Jamie
很久没有写文章的 Paul Graham 今天早上发了一篇「Why Startup Hubs Work」,尝试着解释为什么在北美有少数城市成为「创业聚落」,但大多数的城市却好像是「死亡沙漠」一样。
PG 的理论是「环境」与「机率」,他认为硅谷的环境让创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相反的在其他地方,「创业者」被和「失业者」划上等号,这往往会扼杀了许多刚萌芽的创业种子。他也认为在硅谷,你碰到其他关心创业,愿意也能够帮你的人的机率大很多,这让创业成功的机率也大了很多。
我相当认同 PG 说的,甚至认为可以更简化他的理论,因为结论就是一个「密度」– 关心创业和创过业的「人」的密度。由于很多人创过业、待过新创公司,所以「了解创业是件伟大事情的人」的密度高了许多,于是创业者遇到的藐视和挫折就少了许多。因为创过业的人多,「想要并且能够帮助创业者的人」的密度就高了许多,所以创业者能够碰到这些人的机率就大了多许。
不要怀疑,就像前几天来台湾的人人/美团网创办人王兴在 30 杂志办的两岸创新论坛上说的一样,单次创业的失败机率是远高过于成功机率的,而投入创业的期望值也是小于去大公司上班的。因此在不了解创业本质的环境,大家不仅不会想要帮助创业者,甚至还会怀疑他们是不是笨蛋。
但创业者之所以是创业者,正是因为他们明知道这是一个超高个人风险的举动,还是愿意去尝试,因为他们想的是实践理想、改变世界、改善人们的生活。光这个精神,就是值得我们鼓励、帮助、和投资的。更重要的是,虽然一次创业失败机率是远大过成功机率的,但没有人规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创业一次。所以,如果我们能有一个不惩罚失败环境和文化,那到最后,我们就会有更多成功的创业者。
而这,就是为什么我当初会以 Paul Graham 的Y-Combinator 为借镜,在台湾推动 appWorks 育成计画的出发点— 密度,我们需要一个高密度的创业聚落。已经累积了 50 个创业团队,110 个创业者的第四届 appWorks 育成计画,欢迎你加入我们。
(image via cless, cc license)
热门阅读
-
office 2019专业增强版最新2021版激活秘钥/序列号/激活码推荐 附激活工具
阅读:74
-
如何安装mysql8.0
阅读:31
-
Word快速设置标题样式步骤详解
阅读:28
-
20+道必知必会的Vue面试题(附答案解析)
阅读:37
-
HTML如何制作表单
阅读:22
-
百词斩可以改天数吗?当然可以,4个步骤轻松修改天数!
阅读:31
-
ET文件格式和XLS格式文件之间如何转化?
阅读:24
-
react和vue的区别及优缺点是什么
阅读:121
-
支付宝人脸识别如何关闭?
阅读:21
-
腾讯微云怎么修改照片或视频备份路径?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