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吧 → 遥想未来海量数据之下的BI应用发展

遥想未来海量数据之下的BI应用发展

时间:2011-09-13

来源:互联网

首先什么是海量数据?其实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以前看过一个科学节目,说科学家已经理论证明了可以远程原子级别的物体传输,将任何物体包括人在远端重新组合起来,唯一没有解决的理论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被传输还在,而另外一端产生了新的同一个的物体。 而这个技术的前提就是原子级别的扫描,如果扫描完一个人,将产生3千多个帝国大厦才能装下的光盘。光一个人的数据,就超过了ZB,所以现在顶级的数据技术PB级又算什么呢?未来技术发展道路还很漫长,ZB在未来相当于现在MB的基本存储单位,只是相对现在,需要新的技术才行。

可以预言,未来海量数据的产生,并非互联网本身(访问点击),而是物联网高级技术产生,如对物体的扫描信息。而数据相关的技术,未来还是会继续围绕数据计算、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安全四大类方向。

那么BI的应用该怎么发展?本人认为,与数据基础技术一样,即便技术有再大的革新,根本的方向不会有太大改变,这就是从事BI的人值得追求和骄傲的地方。首先,这个大方向,就是服务于企业单位、个人,使得日常工作生活信息更方便透明、数据智能转换。

对于未来BI的发展,还是脱离不了数据与业务双驱动,不要把海量数据想得太复杂,好像必须要多复杂的算法和工具才能做出点事情,也不能只看业务需求而忽视数据内部的规律,业务需求是不能涵盖所有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在未来数据四大技术发展到可以扫描一个人而产生ZB级数据的时候,从一个人的信息被扫描到远方复制,从仅仅传输过程来说,这ZB的数据主要是快速计算是否有扫描异常、对方是否接受异常,一切匹配完毕,整个ZB级的数据计算和传输结束,那么就OK了。但如果要充分利用这个数据,那么还可以把这个人上次扫描和本次做一个对比,快速发现这个人的健康问题、健康变化和趋势、人物判断、情绪变化等医学和法律问题。而作为传输的公司,他们利用这次扫描为客户提供额外的服务,与其他各行业合作,为客户提出科学建议,以及新环境的特点和导游指引等。但针对某一个应用,例如情绪变化,需要对扫描的原子级别的数据进行复杂的规则统计,得出一定概率的结论,所以相关统计分析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

上述是很遥远的想象应用,其实也就想说明一个问题,应用于技术可以同步发展,互相促进而不会矛盾。但不能有了相应的技术,应用产生之后,数据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当应用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相应的技术发展,反之,相应的技术发展了,应用未必会被推动,因为这涉及到很多商业行为和管理规则,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

我坚信我能做BI做到60多岁,因为那时候数据量即使普遍达到ZB,但未必能轻松达到原子扫面级别,要知道如果客户算一个维的话,那么一个客户就有ZB级数据,和总数据量ZB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那个时候数据量再大,也要先对业务进行剖析,以商业为目标,再对数据进行针对性分析、挖掘,才能产生对应的价值,这个道理很难改变。

作者: innovate511   发布时间: 2011-09-13

90年代开始流行数据仓库,建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动辄就上10TB,BI只不过是数据仓库的附庸;现在的BI应用还会建数据仓库吗,所谓海量数据根本就是无用之物。

作者: esestt   发布时间: 201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