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吧 → 一些聊天记录,本帖仅作备份资料

一些聊天记录,本帖仅作备份资料

时间:2011-08-31

来源:互联网

本帖仅作备份资料,用于前边一帖未写作完成的资料

具体详细在之前的帖中会后续完善写作,今天在群上聊的时候自己打的文字,作为一些中心思想的东东吧


其实的事件机制 其实不算是事件,无非就是在按钮的点击事件中  控制影片剪辑的play stop()

这种是绑死的关系,代码中写死对象的实例名



然后因为基于面向对象,需要解耦,就变成了目标对象的参数传入,基于不考虑数据类型的 MovieClip 或 Sprite 简单传入

形成一个初步的事件回调机制,即指定访问的目标函数或方法 或对象等,没一套比较规范的约定,但已经具备 面向对象的解耦能力



到了第三层 应用 观察者模式的  基于接口方法 进行的通讯约定

事件派发者实现事件派发行为接口,以对外界承诺注册侦听  移除侦听 检测是否侦听等接口方法

观察者则实现观察者接口 以方便事件派发者进行标准的事件回调






最后一层 as3.0的事件机制,基于 观察者模式的 事件回调机制,是基于接口方法声明的,其回调方法必须实现接口方式,灵活性相应可能降低了,而as3事件机制是基于中间一个携带数据的事件对象,在响应方法中规定格式必须是


function 处理函数(参数:事件类型):void{

}




这种标准格式,所以确保了事件机制中  处理函数名的灵活性,只要确保事件类型参数是正确就可以了,达到了 面向对象中的解耦 而又降低了接口规范带来的缺少的灵活性
我的讲话完毕,学习面向对象后反思总结的 事件机制的四个层级




1.简述事件前世今生
2.AS3.0基本事件机制
3.AS3.0事件流机制
4.AS3.0自定义事件机制
5.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VS  AS3事件机制









事件流机制 是因为as2.0中事件是被实时拦截,会产生影片剪辑的事件会覆盖令内层按钮事件失效的情况,而作出的重新架构
屏幕是平面2维,基于x、y轴的,
但我们窗口间是有层次的,这个是z轴,从人眼到屏幕里面

作者: HSZZLZL   发布时间: 2011-08-31

恩,不错!我喜欢!

作者: active000   发布时间: 2011-08-31

听不懂看不懂 - - 。 保存 做备份资料

作者: have0916   发布时间: 20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