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吧 → PHOTOSHOP等高线探秘(部分)

PHOTOSHOP等高线探秘(部分)

时间:2006-11-14

来源:互联网

PHOTOSHOP等高线探秘(部分)

[作者说明:许诺写一篇图层样式等高线原理方面的教程,估计得花一万字的篇幅。其实说教程还不如说探讨,因此,帖子归为探讨一类了。
本打算二周写完,三晚的工作,写就部分章节,并配图,尚未及编辑整理。但是本人发生了点意外,恐怕等不及发表完整的经过编辑整理的教程了,就整理了一下已写成的部分,也没细细去审读。就当个残缺的教程留给大家吧,有错误的地方,朋友们感兴趣的话自个儿去讨论纠正。我本人发完此帖,就此跟大家告别了。教程我将把它写完,若有朝一日,有缘的话,部分朋友也许会在其他网站或者一本书中见到完整的内容。祝本残缺教程能对大家有所启示,祝大家在此的学习进步生活愉快,祝蓝色(站长)事业顺利!

包谷
2006年11月14日凌晨]



       PHOTOSHOP图层样式中投影、内阴影、内发光、外发光、斜面与浮雕、光泽这五种样式,都是模拟光源下工作的。而所有跟光源有关的样式,都存在一个“等高线”的选项。那么什么是等高线呢?它跟我们所熟知的地图中的“等高线”有何异同?它对图层样式产生什么影响?本章,我们就来解答这些问题。

第一节:地图中的等高线
       
       在了解PHOTOSHOP图层样式的等高线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种等高线,这种“等高线”,常见于地图,尤其是地质地图中。它用于在地图上表示山脉、丘陵、平原等地形的相对或绝对高度。
       我们知道,地图上的“等高线”,是从外向内收缩的呈不规则圆圈状的线条。处在外围的圆圈,表示低海拔地形,圆圈越向内,表示的海拔越高。当圆圈收缩至一个很小的区域或一点上时,该点即表示地图上某个区域的最高点,有时候也就代表一座山脉、一座丘陵的顶峰。内圈和外圈距离较大时,表示该区域地势平缓,一般用于表示平原地带;内圈和外圈排列稀疏的地方,则表示地势有起伏,但是较为平缓;如果内圈和外圈密集排列,甚至多个圈在某个地方重叠排列,则表示密集处为陡坡,重叠处则为断崖。每一个圈经过的地方,则表示所经过之处的海拔相同。       地图中的“等高线”,是地形地面的垂直俯视图。
参见附图1:“地图中的等高线”
       在这里重提地图“等高线”,是因为在PHOTOSHOP图层样式中,有不少地方存在一种“等高线”,并且也用图形方式编辑它。不少的初学者,乃至高级用户,都对这两种“等高线”认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的理解。实际上,PH图层样式中的“等高线”,通过一定的几何作图方法,可以得到与地图等高线,但是,我们并不会在PH中使用这些方法,因此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
       在第二节中我们来认识一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等高线”,通常,这种等高线具有装饰的功能。为便于叙述和理解,我们且将这种等高线称之为“边框等高线”。

第二节:日常生活中的边框等高线


       如果您善于观察,一定会发现一些现象: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用于隔断房间的木板壁,边缘被修饰成高低起伏的立体效果,表现为木板中间高,边缘低,从高到低,还要经过直角和圆角的转折。不仅木板壁如此,木门的门芯木板,也作了类似的修饰。这种为木板修饰边缘的手法,在民间被称为“起拱”。木匠有专门的木工刨子,来为木板边缘起拱。而这种“拱边”,既有功能性的一面,也有装饰性的一面。功能性的一面,是因为拱边低下去的地方,产生一个公榫,这个公榫将与连接两块木板的“枋木”上的母榫接合。而装饰性的一面,则是让板壁边缘呈现起伏变化的纹样,避免单调。
       继续观察,还可以发现类似于木板壁拱边的一些例子。现代房屋装修,大量采用木线条,这些木线条已经预先被加工过,有隆起的棱线和低凹的槽线。

将这些木线条围成一个矩形,则可制做一个画框。没错,我们常见的画框上正是大量使用这种棱线和槽线。截断画框的一边,可得到如图所示的横断面和断面曲线。
       为什么又讲到了“起拱”、画框?它跟PHOTOSHOP的图层样式到有什么联系呢?木匠手中那只用于“起拱”的特殊刨子,在现代木制品生产中,也许刨子已经被称为“刀具”,它们的作用就是在木板上适当的地方“起拱”和“开槽”。实际上,PH图层样式中的等高线,如同刨子、刀具,都是在图层上模拟“起拱”和“开槽”的工作。(起拱和开槽的用法不一定符合建筑专业术语规范,大家能理解就行)
通常情况下,简单的刀具负责将一块具有一定厚度的木板的直角边修整为圆角或斜角,称为“倒角”;复杂的刀具,则在圆角和斜角基础上,进一步雕出在边缘横断面方向上具有曲线变化的线条。PH图层样式中的等高线,尤其是斜面与浮雕中的等高线,原理与此相同。

参见附图2至4:现实生活中等高线的应用


       第三节:PHOTOSHOP图层样式等高线
       PHOTOSHOP图层样式等高线“等高线编辑器”,是不是跟我们熟悉的曲线工具有点相似?没错,它本质上就是曲线工具在图层样式里的另一种应用方式而已,对图层样式的调整方法,也跟曲线工具对整个图层的影响大致相同。
       那么,曲线工具和等高线编辑器中的曲线有没有区别呢?区别当然也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调整的对象不同。
       图层样式中的等高线曲线,负责调整“虚拟图层”(见第二章“虚拟图层”一节),并通过“虚拟图层”对图层内容产生影响;而“图像”菜单中的“曲线”工具,则可直接修改图层的色阶分布。
       二是调整的结果不同。
       图层样式中“虚拟图层”的明暗色调,通常呈现有规律的线性或径向分布,就像由工具箱中“渐变工具”填充的渐变一样;而图像菜单中的曲线工具,则不仅要面对明暗调子有规律分布的图层,同时还要面对明暗调子无规律分布的图层,对于后者,即使我们编辑了复杂的“曲线等高线”,图层上也无法表现出跟等高线形状相同的明暗分布。
       但是,假若我们建立一个从黑到白的渐变图层,并且通过在曲线工具中绘制一条起伏的曲线,应用后,渐变图层将呈现出跟图层样式中的等高线同样的“波纹”形状。

       三是功能不同。
       曲线工具对于图层的影响仅是调整明暗,而无法调整图层的不透明度;但是可以通过调整图层蒙版来实现对图层不透明度的控制,这一点上,就跟等高线编辑器中的曲线的功能是一样的。等高线中的曲线,不仅要控制样式图层的明暗,还要控制它的不透明度,因此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集调整明暗和调整不透明度功能为一体的曲线工具。

       四是效果不同。
       曲线工具仅调节明暗色阶,缺乏虚拟光源的配合,因此即便对于有规律的渐变图层,通过曲线调整后得到的渐变图层仍无法呈现强烈的光影造型;而图层样式中的曲线,则是有虚拟光源的配合,在曲线基础上,通过“虚拟光线”的“照射”,产生逼真的立体造型。“虚拟光源”,将按照光源方向,对“曲线”所调整后的明暗条纹再次修改,面向光源的部分,呈现高光,背向光源的部分,呈现暗调,例如“斜面与浮雕”中的内斜面,如果用“线性”等高线,则在图层的边缘产生一个平滑坡度,如果选用“锥体”等高线,则这个坡度的横截面呈“锥体”,这是一个立体造型;光源即而修改这个“锥体”的光影造型,受光面呈现高光,背光面呈现暗调。要洞悉其中的奥秘,我们只要将光源的高度修改90度即垂直照射,这时,“虚拟图层”的所有受光面,都朝向我们自己,“等高线曲线”对“虚拟图层”的色阶分布控制便呈现无遗。
本节例图及相关讨论请点击此站内链接查阅:曲线工具模拟图层样式斜面与浮雕光泽等高线效果

附件

地图等高线.jpg (99.64 KB)

2006-11-14 00:32

附图1—地图中的等高线

等高线实例1.jpg (161.78 KB)

2006-11-14 00:32

附图2—等高线实例1

等高线实例2.jpg (102.13 KB)

2006-11-14 00:32

附图2—等高线实例2

等高线实例3.jpg (202.7 KB)

2006-11-14 00:32

附图2—等高线实例3

等高线实例4.jpg (205.63 KB)

2006-11-14 00:32

附图2—等高线实例4

作者: 包谷   发布时间: 2006-11-14

另附光泽样式工作原理简单演试动画链接及投影样式图解二幅,尚未写完文字。不过图上已经作了一些注释了。



原理简单演试动画链接:光泽图层工作原理

投影样式图例如下图:
(再见了,朋友们!)

附件

投影样式图解1.jpg (134.86 KB)

2006-11-14 00:38

投影样式图解之一

投影样式图解2.jpg (172.29 KB)

2006-11-14 00:38

投影样式图解之二

作者: 包谷   发布时间: 2006-11-14

等高线确实很难能够准确地理解好...
基本上应用也是尝试尝试..突然感觉来了就用了..

作者: loooooou   发布时间: 2006-11-14

谢谢楼主的教程,希望以后常回来看看~~

作者: wind3232008   发布时间: 2006-11-14

先回个贴再慢慢看,,好详细

作者: UandMe   发布时间: 2006-11-14

引用:
我本人发完此帖,就此跟大家告别了。
什么意思??包谷要离开经典了吗???

作者: UandMe   发布时间: 2006-11-14

包哥走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作者: jdcrjdcr   发布时间: 2006-11-14

不错啊,包兄要 去 那 啊 ?强烈留下来 啊

作者: cxd   发布时间: 2006-11-15

真是好东西啊~~~~~收藏了~

作者: navi2003   发布时间: 2006-11-17

为什么会离开呀,包谷很厉害的呀,离开了,就少了很多经典的东西了

作者: bihai   发布时间: 2006-11-17

在心里祝福吧 包谷同志
投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

[ 本帖最后由 amengdos 于 2006-11-17 13:41 编辑 ]

作者: amengdos   发布时间: 2006-11-17

受益匪浅,祝福楼主。

作者: lele128   发布时间: 2006-12-24

写得很详细!收藏1

作者: jfzhao123011   发布时间: 2006-12-24

才发现

[ 包谷 ] 要走了?

惜...  

作者: 黄叶飞扬   发布时间: 2007-01-28

奔向快乐的前方。。。

作者: noid   发布时间: 2007-01-28

简直太深奥了。

作者: 七弦   发布时间: 2007-02-02

一直不知道等高线是什么东西

作者: sunland   发布时间: 2007-02-02

[ 包谷 ] 要走了?

作者: sunland   发布时间: 2007-02-02

有什么事可以让你隔绝网络的啊
有空常回来看看
楼主。。。。

作者: ufonpyzyou   发布时间: 2007-02-02

原来是这样啊! 一直只是凭着直觉在调整等高线,原来道理是这样的

谢谢包谷!要开心的过日子哦!

作者: boorange   发布时间: 2007-02-04

觉得是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

虽然等高线相对不容易理解,但是包谷这样一来,会吓到初学者的。

作者: jtoz   发布时间: 2007-02-04

前面部分写得明白,后面的就想睡觉.......

作者: 9yuan   发布时间: 2007-02-04

好文 好文!

作者: oj77   发布时间: 2007-03-17

呵呵
正想学习这方面的呢!

[ 本帖最后由 oj77 于 2007-3-17 22:58 编辑 ]

作者: oj77   发布时间: 2007-03-17

很透彻

作者: taony   发布时间: 2008-10-17

很好!强烈要求多看几遍,谢谢了!

作者: muyuyu   发布时间: 2008-12-08

不过没怎么看懂。。能否再详细点。。

作者: yanglin840304   发布时间: 2008-12-31

NB

作者: lujingtao   发布时间: 2008-12-31

看的迷迷糊糊的  呵呵

作者: dearfangxin   发布时间: 2009-01-08

一直不会用等高线,现看了也不太明白,是太笨了??

作者: yumi128   发布时间: 2009-01-08

作者: move   发布时间: 2009-02-02

等高线,有点像曲线,,,,,,,,,,,,,

作者: shuzhuyu163   发布时间: 2009-02-03

很经典的说 学习了!

作者: wanch1025   发布时间: 2009-02-12

mark一下,回头再来仔细研究下,话说LZ写的好长啊

作者: alicej   发布时间: 2009-02-12

楼主很强啊.

作者: back32   发布时间: 2009-02-12

謝謝樓主喔  有時間再詳細看看!

作者: hanhanjay   发布时间: 2009-04-22

不错呀,楼主以后有机会再回来

作者: lixiao1201   发布时间: 2009-05-05

包谷的功力很强,他的离开是经典的损失。希望他别忘了这里,别忘了这里的坛友们。

作者: wbp108   发布时间: 2009-05-06

好东东

作者: tao7love   发布时间: 2009-06-03

好东西!谢谢您

作者: derty   发布时间: 2009-06-05

好东西,慢慢看,转到自己博里的,楼主放心会标是蓝色的贴,嘿

作者: spidernami   发布时间: 2009-06-05

不错。

作者: m173   发布时间: 2009-06-05

还是搞不懂

作者: bixuezhijian   发布时间: 2010-04-25

好深奥阿,受益匪浅,学习了,谢谢

作者: ssq19812002   发布时间: 2010-07-05

kao  太强大了~~~~  还没仔细研究过  等高线~~

作者: luoyeqing   发布时间: 2010-07-22

等高线,还真没有认真用过咧

作者: zuoxinwu   发布时间: 2010-07-22

很少用,也来了解一下

作者: zell8848   发布时间: 2010-07-25

怎么?楼主要离开了吗?虽然素未谋面,但看了这段文字,很舍不得喔。谢谢分享你的知识。。。

作者: serapp   发布时间: 2010-12-28

非常有用的知识点,收藏了~~

作者: zhj3722   发布时间: 2010-12-28

热门下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