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是软件工程还是OFFICE?
时间:2010-10-05
来源:互联网
一次和同事聊天,说到为啥银行电信行业的报表完全依赖IT或外包开发,而非业务人员自己开发。后来达成一个一致看法,一是垄断企业的工作作风,认为这是IT人应该做的,我拿成果就是了,二是他们数据量过大,非专业人员开发的报表可能性能有问题,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不过我认为报表还是要业务人员开发为好,其他阻碍因素都可以作为解决的对象,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都会发现,来自转手的2手需求,往往会使你事倍功半,甚至白白干活做出错误的开发,那么我们来看看常见的BI事实关系:业务部门需求->IT部门汇总需求->咨询商给出解决方案->实施商实施->给业务部门使用
这就有很大的问题,最终开发的人员来的需求可能是2手甚至3手需求,他们真的知道业务部门想要什么样的报表,用来干嘛,用户对象是谁,报表是否合理?他们不知道,但他们坚信,这是BI圈子的合理分工,他们照做就OK了。不过实践证明,他们开发出来的报表,很可能要么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要么是已经过时的报表(报表需求者可能已经换人了)。那么重新开发、测试、上线,结果又过去了几周时间。
其实很简单的报表问题,业务部门想要什么就拖拽下就OK了,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看看就知道。这就是把一个office问题当作一个软件工程来看,是不恰当的事情。有人问,业务人员怎么知道自己这样非专业IT人员开发出来的报表是否OK呢?我觉得这是引导问题,成为开发报表平台的系统,再去开发报表,已经不是软件问题了,而是OFFICE问题,不应该IT部门来做,除非出了性能或数据质量问题,那才是IT部门的责任。
所以我认为BI业界的进化,首先是BI实施与用户的共同进化,将BI分为软件工程与OFFICE应用两个阶段,然后分工重新划分,将其作为标准,彻底去掉用户想当然认为报表开发还是IT人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只负责看报表的观念。
那么软件工程就是大家常见的数据仓库构建(包括数据仓库模型、ETL、数据质量监控等)、BI展现模型构建(可以为ROLAP或MOLAP),到这里软件工程就完成了,剩下的报表开发应该属于OFFICE应用(数据挖掘SAS/SPASS等属于高阶分析应用,应用不普遍,成功案例也少,不在此讨论之列)。
那么这样的划分清晰之后,也将出现革命性的分工和流程实施。
首先IT人员由烦琐的反复的报表开发解脱出来,专心做好平台事宜,同时对数据质量、业务模型进行更好的管理与整合,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他们也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思考BI在企业的更多应用。
其次业务部门可以对业务需求进行快速反映,由原来做一张报表少则几天,多则几周的报表开发周期缩短到一天甚至一个小时以内,使得BI里的信息实现了“大象跳舞”,让业务人员融入业务分析的快乐之中。这样由BI直接需求者->BI需求分析师->BI平台设计开发者,然后快速进行反应。试想10个报表开发人员一个月可能开发300张分析报表,当成软件工程来做,经过开发、测试等工序,还忙得要死。但如果300名业务人员自己开发,一个月就可以开发3000张甚至更多报表,而且每张都能得到及时应用。
再次对于成本将会大副降低,同时减少含金量低的不必要的岗位。目前大家也知道开发大量不必要的报表,那是浪费资源,如果开发为其所用,就不会存在成本浪费。而且单纯做报表开发的岗位即使工资再低,这样的人员组合也没有业务人员自己开发来的性价比高。
最后对于BI价值的体现,是最好的证明。大家知道BI如果由IT部门开发,势必重点在形式(报表开发人员只会考虑是否符合报表需求),而业务人员会切实考虑我用这个报表来干嘛,我的用户又将作何反应。而我们企业中需要整理、整合报表的人有很多,如果发挥了他们的能动性,那么整个企业的最终用户将能得到更快速的信息反应和应用。这样我们把BI的用户由业务人员/中低层干部,转换为用户+开发者,直接服务他们的用户:他们自己+高层+低层人员或客户,这样的深入程度和推广速度将更快。
上面所说,为我认为的趋势。而实际操作中,我们BI人仍然要做一些报表,他们主要是对性能有要求的、复杂又需要技巧的、高层立刻要求要的报表,这样BI人也能切实了解用户的需求目的和作用。如果说用户不愿意做或抵触心理,那其实是对用户培训和引导不到位,其实用BI开发分析性报表,和他们玩office一样简单,只要你们平台做得足够好,指标和维的属性,以及他们之间的matrix足够清晰,又有什么难的呢?除非你们的用户连OFFICE也不会玩,那还是你们自己开发报表吧。我接触到的用户中,有的由抵触,变到每天把各种事实数据与维的MATRIX拿来研究组合,经常能开发出有趣的分析报表,后来简直爱不释手。
不过我认为报表还是要业务人员开发为好,其他阻碍因素都可以作为解决的对象,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都会发现,来自转手的2手需求,往往会使你事倍功半,甚至白白干活做出错误的开发,那么我们来看看常见的BI事实关系:业务部门需求->IT部门汇总需求->咨询商给出解决方案->实施商实施->给业务部门使用
这就有很大的问题,最终开发的人员来的需求可能是2手甚至3手需求,他们真的知道业务部门想要什么样的报表,用来干嘛,用户对象是谁,报表是否合理?他们不知道,但他们坚信,这是BI圈子的合理分工,他们照做就OK了。不过实践证明,他们开发出来的报表,很可能要么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要么是已经过时的报表(报表需求者可能已经换人了)。那么重新开发、测试、上线,结果又过去了几周时间。
其实很简单的报表问题,业务部门想要什么就拖拽下就OK了,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看看就知道。这就是把一个office问题当作一个软件工程来看,是不恰当的事情。有人问,业务人员怎么知道自己这样非专业IT人员开发出来的报表是否OK呢?我觉得这是引导问题,成为开发报表平台的系统,再去开发报表,已经不是软件问题了,而是OFFICE问题,不应该IT部门来做,除非出了性能或数据质量问题,那才是IT部门的责任。
所以我认为BI业界的进化,首先是BI实施与用户的共同进化,将BI分为软件工程与OFFICE应用两个阶段,然后分工重新划分,将其作为标准,彻底去掉用户想当然认为报表开发还是IT人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只负责看报表的观念。
那么软件工程就是大家常见的数据仓库构建(包括数据仓库模型、ETL、数据质量监控等)、BI展现模型构建(可以为ROLAP或MOLAP),到这里软件工程就完成了,剩下的报表开发应该属于OFFICE应用(数据挖掘SAS/SPASS等属于高阶分析应用,应用不普遍,成功案例也少,不在此讨论之列)。
那么这样的划分清晰之后,也将出现革命性的分工和流程实施。
首先IT人员由烦琐的反复的报表开发解脱出来,专心做好平台事宜,同时对数据质量、业务模型进行更好的管理与整合,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他们也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思考BI在企业的更多应用。
其次业务部门可以对业务需求进行快速反映,由原来做一张报表少则几天,多则几周的报表开发周期缩短到一天甚至一个小时以内,使得BI里的信息实现了“大象跳舞”,让业务人员融入业务分析的快乐之中。这样由BI直接需求者->BI需求分析师->BI平台设计开发者,然后快速进行反应。试想10个报表开发人员一个月可能开发300张分析报表,当成软件工程来做,经过开发、测试等工序,还忙得要死。但如果300名业务人员自己开发,一个月就可以开发3000张甚至更多报表,而且每张都能得到及时应用。
再次对于成本将会大副降低,同时减少含金量低的不必要的岗位。目前大家也知道开发大量不必要的报表,那是浪费资源,如果开发为其所用,就不会存在成本浪费。而且单纯做报表开发的岗位即使工资再低,这样的人员组合也没有业务人员自己开发来的性价比高。
最后对于BI价值的体现,是最好的证明。大家知道BI如果由IT部门开发,势必重点在形式(报表开发人员只会考虑是否符合报表需求),而业务人员会切实考虑我用这个报表来干嘛,我的用户又将作何反应。而我们企业中需要整理、整合报表的人有很多,如果发挥了他们的能动性,那么整个企业的最终用户将能得到更快速的信息反应和应用。这样我们把BI的用户由业务人员/中低层干部,转换为用户+开发者,直接服务他们的用户:他们自己+高层+低层人员或客户,这样的深入程度和推广速度将更快。
上面所说,为我认为的趋势。而实际操作中,我们BI人仍然要做一些报表,他们主要是对性能有要求的、复杂又需要技巧的、高层立刻要求要的报表,这样BI人也能切实了解用户的需求目的和作用。如果说用户不愿意做或抵触心理,那其实是对用户培训和引导不到位,其实用BI开发分析性报表,和他们玩office一样简单,只要你们平台做得足够好,指标和维的属性,以及他们之间的matrix足够清晰,又有什么难的呢?除非你们的用户连OFFICE也不会玩,那还是你们自己开发报表吧。我接触到的用户中,有的由抵触,变到每天把各种事实数据与维的MATRIX拿来研究组合,经常能开发出有趣的分析报表,后来简直爱不释手。
作者: innovate511 发布时间: 2010-10-05
习惯成自然了,想把开发报表的工作推出去,尤其是推给业务人员自己,很难。
作者: kinghq 发布时间: 2010-10-05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阅读
-
office 2019专业增强版最新2021版激活秘钥/序列号/激活码推荐 附激活工具
阅读:74
-
如何安装mysql8.0
阅读:31
-
Word快速设置标题样式步骤详解
阅读:28
-
20+道必知必会的Vue面试题(附答案解析)
阅读:37
-
HTML如何制作表单
阅读:22
-
百词斩可以改天数吗?当然可以,4个步骤轻松修改天数!
阅读:31
-
ET文件格式和XLS格式文件之间如何转化?
阅读:24
-
react和vue的区别及优缺点是什么
阅读:121
-
支付宝人脸识别如何关闭?
阅读:21
-
腾讯微云怎么修改照片或视频备份路径?
阅读:28